原标题:付费自习室悄然兴起 市场需求大却难言盈利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一说到知识付费,大家就会想起两个人:罗振宇和吴晓波。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趁着知识经济的浪潮,打造知识付费产品矩阵,成功获取海量粉丝和用户之后,不约而同地走向资本市场。
事实上,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为知识买单、为学习付费已经被广为接受,特别在一线城市。眼下又到了研究生、CPA(注册会计师)等各类考试的高峰期,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成了许多备考生迫切的需求。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一种名为“付费自习室”的新兴创业模式近期成为热搜,并受到不少备考生的欢迎。“最近很多人来咨询自习室的事情,还有人问我们能不能加盟。”深圳连锁付费自习室“考拉自习室”创始人Sacky对记者表示。
记者调查了解到,仅在深圳,这类付费自习室就有近20家。除深圳以外,成都、西安、南京等多个二线城市也不乏这类自习室,而北京、上海、广州则更多。
专门针对考试人群、弥补图书馆等公共资源不足、又比普通咖啡馆更加舒适安静的付费自习室的确有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但门槛较低、可复制性强、缺乏技术壁垒,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图书馆“一座难求”
催生付费自习室走俏
如果看过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对付费自习室就自然不会陌生——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两边各竖起一块挡板,就是一个相对私密的沉浸式学习小格子间。事实上,付费自习室模式在日本、韩国等地方发展已相对成熟,但被引进中国大陆的时间并不长,且近一年来才被人所知。
记者走访了深圳三家付费自习室了解到,从选址上来看,这些自习室大多具有开在住宅区附近、高楼层、交通便利的特点;从客户人群来看,这些自习室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备考人群,包括参加社会各类考试的在职白领,以及参加学校考试的中学生,也有部分阅读人群。这些群体的共同诉求都是: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这也是付费自习室主打的“王牌”,而记者走访的每家自习室,都能做到足够的安静。
但有别于韩国“小黑屋”式的自习小格子间,付费自习室在中国做了一些改良,记者发现有些自习室主打“韩式小黑屋”体验,空间相对私密,甚至还有帘子遮挡,灯光也针对阅读做了特别调整。但有些自习室除了“韩式小黑屋”外,还设置了高空落地玻璃区域,这种区域则光线充足、空间相对开放,看着窗外景观学习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深圳的付费自习室都是在今年开张的,只有一家是在去年开的。”今年7月,Oliver与他的合伙人在深圳南山科技园开出了他们的第一家付费自习室——书式专业自习室,这次的创业源于他的一次经历:“之前想去考证,能想到的复习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但图书馆的开馆时间跟我的工作时间根本匹配不上,我下班的时候图书馆都快关门了,就没地方可去了。”实际上,那个时候Oliver的脑海里还没有付费自习室这个概念,但后来无意中看到大众点评上有这种场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隐约感觉到这个事情有文章可做,而在近期,Oliver团队又在宝安开出了他们的第二家自习室。
与Oliver有相似的经历,此前打算考CPA的Sacky多次想去深圳宝安图书馆学习,可尽管图书馆7点半才开门,6点半就已经开始排长队了,“队伍都排到地铁口了,根本没有座位。”无奈之下,Sacky只能另寻他地。这次以后,Sacky就盘算着付费自习室这门生意,于是便在深圳开了三家考拉自习室。
“我从固戍坐地铁过来的,11月底就要考托福了,现在是冲刺阶段。”刚毕业不久的小珠并不打算马上工作,在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想去美国读书继续增值自己,考托福成了她这段时间的头等大事。但是,与Oliver和Sacky一样,都在图书馆寻座无门后转向付费自习室,因此,这个月她就像上班打卡似的每天都前往自习室看书学习。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仅为3166家,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但美国在2016年就已经有1.65万个公共图书馆,瑞士更是每3000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无疑,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紧俏给这些付费自习室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运营模式大同小异
精细服务成竞争关键
租一个场地,摆一些桌子、椅子、咖啡、茶水,最多再租用或者研发一套预约系统,就可以开设一家付费自习室,这种门槛低、无壁垒的商业模式很容易被广泛复制,也就是说只要有启动资金,人人都可以开一家这样的自习室,其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
“这个事情的门槛的确很低,可能唯一可以拼的就是服务。”在Oliver看来,他给来店里消费的客户提供细心优质的服务,是其目前较大的竞争优势。记者也在Oliver所创办的“书式专业自习室”看到,虽然主要做沉浸式学习空间,但Oliver将自习室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普通区域,每个座位都用隔板间隔开,另一个则是“书式区”,不仅每个座位有独立的空间,还有帘子遮挡,使得座位有足够的私密性,迎合不喜欢被打扰的客户心理。“虽然都是桌子和椅子,但是很多细节都是根据客户的消费心理精心设计的,虽然所有自习室的配置都大同小异,但精细化服务却不那么容易被复制。”Oliver对记者表示,有些自习室把自己塑造成网红打卡点,无论从景观和座位设置,以及引入茶吧等,都俨然是一个咖啡馆。他认为,学习和休闲需要区分,学习也需要仪式感,自习室应该要营造一种进来就要安静学习的氛围。
有媒体报道,国庆期间,北京的一些付费自习室出现“一座难求”的火爆盛况,倘若真的如此,那这些自习室也就无异于公共图书馆,消费者的体验感也会大打折扣。“我们有刻意控制收会员的数量,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来调节上座数量,因此一般都不会出现这种‘一座难求’的情况。”Oliver说。此外,他还表示,虽然是打开门做生意,但不会为了赚钱而盲目地向客户推销高价产品,“我们会了解客户将要考什么,什么时候考,离考试还有多少日子,根据这些参数来给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方案。”
为了让服务更加细致和流畅,Oliver和Sacky都决定自己开发后台预约系统,据他们介绍,外面购买的预约系统在使用上并不方便客户,而且大数据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较好,因此他们的团队也正在自行开发相关的小程序,从而优化客户体验。
虽然陆续有不少创业者涌入这个市场,但在Oliver看来目前的竞争还不是很大。由于这类自习室的消费群体分布很广,几乎每个住宅区都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因此只要做得好被人知晓,每个自习室基本都会拥有自己的客户群体,除非一个区域拥有多家。记者调查发现,宝安体育馆附近的华美居写字楼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挨在一起的两栋写字楼进驻了三家自习室,但是这三家风格迥异,因此都有各自的消费客群。
难言盈利 且行且摸索
谈到盈利,这些付费自习室的创业者们几乎无一能把这笔账算清楚。
从付费方式来看,目前付费自习室采用的收费模式与健身房相似,采用预收费的会员制方式,也有单次体验卡、日卡和月卡,单次收费在9-10元/小时,日卡则有每日50-80元不等,而月卡则在1000-1500元不等。此外,这些自习室都有相关的配套,比如茶水、饮料、咖啡、微波炉、冰箱等,客户在这即使从早上8点学习到晚上11点,都不愁吃喝,均可免费享用这些配套服务。
而从投入成本来看则差异较大,“像我们这种简约的装修,加上租金、系统开发等,至少需要20万的投入,但有些装修豪华的,租金较高的投入就更高了。”Sacky对记者表示。记者走访发现,这些自习室的面积大小一般在100-300平方米之间,月租金为几万元。
据了解,这些自习室也有淡旺季,国庆之后以及寒暑假是旺季,春节期间及前后则是淡季。受访的创始人均对记者表示,国庆期间很多人都没出去玩,反而来自习室学习了。
对于盈利,这些自习室的创始人们至今还在摸索。“我经营第一家店时曾经好好算过,一个座位9元/小时,上座率50%就很好赚钱了,但运营下来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每个人学习的时长不同,算起来就比较复杂了。”Sacky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多位创始人均坦言,看不准能否赚钱,多久能赚钱,因为大家运营的时间都不足一年,起码要一年跑下来了才能估算个大概。“我想前期只要盈亏平衡就行了,那我就可以继续做下去,等后期客户多了,有了后台的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画像,就可以尝试跟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去对接合作。”和教育机构对接并不只是Sacky一个人的想法,Oliver也同样提到了这个未来的设想,但这些想法的大前提都是客户数量足够多,才有合作的空间。
而要扩大客户量,意味着需要把摊子铺开,跑马圈地则需要更多的资金,可是风投机构对于这类无门槛的商业模式并不感冒,这着实考验着每个创业者的资金能力。尽管挑战摆在眼前,可依然陆续有创业者涌入这个市场,Oliver对记者表示:“过去几个月,有些同行或者想开店的人都来我们这里‘明察暗访’。”很显然,不少创业者嗅到了商机,可对于怎么赚钱,心里还没数。可这,却是需要入局者或者将入局者深思熟虑的核心问题。